結束與開始:邊境之光
- 楊.海因茨
- 2014年11月8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Berlin, 9. Nov. 2014
Liebe Worldpals,
我試著用「非教課書」的方式寫這封信,Jörg 總說每次我扯到歷史時就會很嚴肅無趣。
首先回答約書亞和久彌的問題:為什麼德國統一日不訂在柏林圍牆倒塌的11月9日?很值得紀念的日子不是嗎?那是因為——很諷刺的——11月9日也是另一個事件「水晶之夜」(Kristallnacht) 發生的日子,或者用「碎玻璃之夜」的翻譯會比較貼切。
1938年10月,德國政府突然將猶太裔波蘭人驅逐出境,一名住在巴黎的猶太裔波蘭人青年得知了他的家庭被迫流亡後,槍殺了德國駐法國大使館的一名外交官。這個事件成了納粹德國報復與迫害猶太人的藉口。1938年11月9日,德國境內幾乎所有的猶太教堂、數千的猶太商店、及猶太人住家遭到縱火或打碎窗戶;破碎的玻璃就好像水晶一樣,這就是該事件名稱的由來。許多猶太人在這夜晚死亡,或是被逮捕送進集中營,簡直就是場大屠殺。
如你們所知,1945年二戰結束。1949年,德國分裂。1961年,柏林圍牆始建。1989年11月9日,相隔水晶之夜的五十年後,柏林圍牆倒塌。東德 (DDR) 政府因為宣布了「柏林圍牆即刻開放」的錯誤政令,導致整個柏林——東柏林與西柏林皆是——陷入了極度亢奮狀態;數以萬計的市民們走上街頭,瘋狂拆毀、翻越圍牆,擁抱彼此。十一個月後,1990年10月3日,東德政府停止機能,德國正式統一。
而到了今天,2014年11月9日,也就是柏林圍牆倒塌25週年,柏林市政府舉辦了為期三天的紀念活動:七、八千多顆白色汽球在清冷的夜晚裡發著柔和的光芒,沿著歷史上柏林圍牆的軌跡上點亮出一條虛線,這些氣球裝置的燈光藝術「邊境之光」(Lichtgrenze) 從 7 號開始展示活動,接著在今天全數釋放——「柏林圍牆」再次以另一種方式「倒塌」、從柏林的地圖上消失。
「我想沒有人會忘記那一天,至少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。」——梅克爾 (Merkel) 總理在今天致詞道:「我等待所謂的自由已經等了35年。這一天,改變了我一生。」
「其實我也記得。」當 Jonas 和我經過德國國會時,他突然開口,把正在拿手機錄影的我嚇了一大跳。「什麼?可是,你那時才兩歲還三歲!」我脫口驚呼。
「當然,又不是我記得所有三歲的記憶。」 Jonas 翻白眼,「雖然只是模糊的片段,但是那一晚的印象也太令人深刻了。當然,我想爺爺說起柏林圍牆倒塌的次數也多到夠讓你和 Jörg 記憶錯亂,以為自己也親身經歷過了?」
「確實。不過我還沒聽過你的版本。說說看,那像什麼感覺?你記得多少?」我好奇問。
Jonas 沉思了一會,「我記得那時已經接近半夜,爸和媽和爺爺突然把我從床被中挖醒。他們情緒很激動,家裡一片混亂,他們手忙腳亂地幫我套上衣服,緊緊抓著我的手,一家人走上街頭。大家都走上了街頭。到處都是人,人潮擁擠得媽不得不緊緊抱著我怕我走失,總之大家都開始往前流動,我聽見歡呼,喊叫,呼泣。我被擠掉了鞋子,但是媽和爸都沒有聽見我的叫聲回頭幫我撿,只是繼續往前走。我也不記得走多久,爺爺帶我們走到一戶家門前拼命敲門,一個和爺爺長得很像的男人出來應門,他一打開門便跟爺爺一起尖叫,兩個人哭著擁抱彼此。那是爺爺的兄弟,Jörg 叔公。你以為 Jörg 的名字是怎麼來的? 他出生那年叔公剛過世,為了紀念他,爺爺和爸爸才把我們剛出生的小弟也取名 Jörg。」
「我一直納悶他們怎麼挑這麼老氣的名字。我以為真的是照首字母取的。」
話才一說完,我們面前的氣球就升空了。一顆又一顆,直到消失在柏林的冷冽的夜空中。
點亮,熄滅;開始,與結束。我們打碎了玻璃,卻築起了高牆作為代價,最後我們又親手推倒這道圍牆。柏林圍牆見證了德國的分裂、與統一。但是我們永不會忘記,曾被一道利刃切割兩半的心所淌流的鮮血;曾有一條看不見的邊境虛線,分割過柏林。
……不知不覺就寫了這麼多,希望你們不覺得這些歷史故事太枯燥冗長,我盡可能把它們寫得不那麼死氣沉沉了。但願你們不會和 Jörg 一樣看到一半就睡著了啊!
Viele Grüßen,
Jan Heinz.
Comments